身边有不少品茶的茶友,时常会聚在一起喝茶。
一道茶饮下来,有的茶友大汗淋漓,浑身发热,有的茶友则没什么反应,平平淡淡饮完杯中茶。
这种“大汗淋漓”的反应,通常被茶友称之为:“茶气”。
茶气在茶圈中的地位,如同一位高能隐士,从未有人切切实实见过它,却每个茶桌上都有它的传说。
那么,这被茶人口口相传,玄之又玄的“茶气”又是何物?为何有人有感觉,有人却没有呢?
从医学角度来说,入口的食物或者饮料在进入口腔由食道抵达胃部后,会因其本身的内含物质不同,身体由此产生不同的反应。
所以也很能理解,为什么有人能感觉到“茶气”,有人却完全没感觉,正是因为体质的敏感程度不同。
但“茶气”若仅仅是如此,也不会成为茶圈的“传说”了。
在一些资深茶人的理解里,“茶气”是身体感受,也是一种精神方面的感受,更是一种“境界”的体现。
同一个人,在不同环境和心境不同,都会导致对“茶气”的感受有所不同。
故虽然茶气在一些古树茶中更为常见,但并不一味地成为一款茶的好坏标准。
而是有了层次之分,轻重之别,更包含了文化、艺术、宗教等多方面因素。
丨文化艺术丨
古人对“茶气”早已有所描绘,在明代程用宾《茶录》里就有记载:
“辨气者,若轻雾、若淡烟、若凝云、若布露,此萌汤气也;至氤氲贯盈,是为气熟,已上则老矣。”
对于“气”,古人总是充满敬畏的。
所以,在面对茶饮时。“茶气”更是一种文化现象,成了饮茶之人的一种“心灵寄托”。
多年来,茶人们通过“茶气”让人实现心灵瞬间“逍遥”的状态。
饮者借助茶气,将情感的宣泄依附在茶体、茶香和茶韵上,乘物远行、心游万仞,与天地精神独往来。
如七碗茶所言:
一碗喉吻润,二碗破孤闷。
三碗搜枯肠,唯有文字五千卷。
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
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灵。
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
丨宗教元素丨
茶,自古与宗教密集相关。
坐禅时,一碗茶能帮助僧人在打坐时精神集中,精心修座,以此来体悟大道。
正在进行茶礼的佛僧
僧人从这座前一碗微苦带甜、清单洁净的茶汤感受到“茶气”的存在。
并以“茶禅一味”称之。
道教亦有“坐忘”,并把静视为四谛之一。
而茶能帮助道士在坐忘时的心境达到“一尘不染”“一妄不存”的空灵境界。
道士在茶中感受到“茶气”,领悟到“道法自然,天人合一”的无我境界。
这种对于“茶气”的感悟,需要在品茶时保持一份敏锐的心境,才能够感受到茶气在体内随着经脉抵达到神经末梢的那一瞬间。
平常饮茶人虽非僧道,却也希望通过对这抹虚无缥缈“茶气”的执着,依附宣泄的情感,带来心境的明净通透、闲适淡定。
正如林清玄所说:
喝完茶,我们再度走向人间,带着春茶的清气,爱也清了,心也清也。
喝完茶,我们再度走入风尘,带着云水的轻松,步履也轻了,行囊也轻了。